(原标题:大机遇 大文章|大湾区大机遇 三个维度读懂湾区新气象)
联播+ 湾区立南海,潮涌气象新。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热潮澎湃而起。“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全球先河。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高水平谋划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根本遵循和目标指引。
五年来,粤港澳三地扎实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制度“软衔接”、民生互惠“心相融”。从“一张白纸”到满目繁华,“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愿景正在成为现实。
“硬联通”:“轨道上的大湾区”日渐成形
2020年10月14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总书记强调要“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促进人员、货物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
作为大湾区的骨骼与框架,便利快捷的交通网络是湾区协同发展的“硬基础”。
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从此,一桥连三地,打通了粤港澳大湾区道路交通网,为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树立了典范。
大湾区轨道建设实现“三铁并进”,国家铁路“大发展”、城际铁路“大建设”、城市轨道“大跨越”;“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正式实施,大湾区互联互通、融合发展迈出关键一步;拱北口岸、横琴口岸、青茂口岸实行“一次排队、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便利化措施,让通关进入“30秒跨境珠澳”新时代……
路通人和,道通业兴。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成效逐步显现,为实现市场一体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软衔接”:创新引领三地实现一体化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粤港澳大湾区要“围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努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形成高端科创人才聚集效应”。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创新”一词共出现了13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