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智能大棚”
让土豆变成“金疙瘩”
卫辉市种植土豆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现在亩产土豆能达到1万斤。为了让好收成变成高收益,当地的种植户,今年又有了新点子。
春分之后,气温回升,在土里深藏近一个月的土豆,开始陆续发芽顶膜。每年3月中下旬,卫辉市仁里屯村的土豆种植户们就要破孔放苗。近几年,不少村民尝试在大棚内种植土豆。
卫辉市德强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董成义介绍说:“这个大棚主要是比大地的土豆早上市,反季节价位高。”然后还可以再种别的菜,种的茬数多了,也能提高收成。
就在董成义忙着给土豆放苗的时候,仁里屯村的7个智能化蔬菜大棚也正在施工中。与传统塑料大棚相比,智能化大棚建设的更高、更宽,能够在棚内实现机械化管理。
记者陈培闯了解到大棚宽21m,高5.5m,这个智能化蔬菜大棚建成之后,能够容纳六台拖拉机并行作业,随着各种智能设备加持,一个人一部手机就能轻松管理,实现蔬菜种植的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覆盖。
“我们这种新型大棚减少支柱,便于大型机械的耕作,减少土壤板结,利于土豆生长,提高土豆产量。另外我们大棚里增加了水肥一体,自动控温控湿,减少了人工支出,提高了蔬菜的品质。”卫辉市仁里屯村支部委员董成良告诉记者。
此外,智能化大棚内的温度、湿度、通风都要更适宜土豆的生长,最重要的是能让土豆在豫北“越冬”,能比传统大田提前一个月上市。根据往年行情,1斤土豆就能多卖将近1块钱。这让种了20年土豆的董成义动了心。
在卫辉市德强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董成义看来这个大棚早一点上市,土豆上市以后再种别的啥蔬菜,一年能种三四茬吧,主要是能早上市,反季节,价位高。“现在准备增加有机质、有机肥料,打造咱的金字招牌,能创造更好的效益。”
除了在种植土豆上下足了功夫外,仁里屯村在土豆销售上也打出了“组合拳”,先是组织乡村体育比赛活动带动土豆等土特产品的知名度,眼下又再对村民进行网络带货培训,拓宽土豆的销售渠道。
“以前只知道种,卖的时候,只知道拉到市场上去卖,现在通过抖音平台,不但价格卖的非常高,卖的比以前高多了。种植土豆的积极性非常高,种植技术也提高很多。随着土豆的价格上涨,我们要把土豆变成金疙瘩。”卫辉市仁里屯村村民梁晓辉高兴地说。
来源:河南广播电视台 责编:敦怀忠 审核:曹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