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征程中交出高质量平安答卷
——2023年全省政法工作综述
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持续加强、“三零”平安创建向纵深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花开中原、政法领域改革走深走实、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加快形成、锻造政法铁军成效显著……
回首刚刚过去的一年,我省政法工作交出了一份成果丰硕的靓丽答卷。成绩的背后,是河南各级政法机关守护社会安定、人民安宁,护航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这一年,全省政法机关锚定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这一目标,以“三零”创建为总牵引,扎实推进“四治融合”,全力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确保了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提供了坚实政法保障。
旗帜引领 筑牢政治忠诚
打击整治 守牢平安底线
社会安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最密切,是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晴雨表。
过去一年来,全省政法机关全面落实“十四五”平安中国建设规划,把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省委政法委推动出台《平安河南建设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明确26项重点任务和58个重点建设项目,逐一分解到有关单位。全省5.2万个村(社区)、93.3万家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平安创建活动,汇聚起了“河南之治”的强大合力。
日前,光山县公安局弦山派出所接到辖区居民杨女士报警称,其母亲的手机长时间处于通话状态,很可能在与骗子通话。接到求助后,该所民警快速反应,当即赶往当事人家中,当面戳穿骗局,阻断诈骗过程,避免了群众遭受经济损失。
进入新时代,“平安”的内涵与外延不断丰富发展。电信诈骗、网络谣言、养老诈骗……为顺应群众对平安的新期待、新要求,全省政法机关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突出违法犯罪,打出一套惩治犯罪、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组合拳”。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突出打击涉网黑恶犯罪、农村家族宗族势力黑恶犯罪等,一批涉黑涉恶违法犯罪分子及其“保护伞”得到依法严惩;
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新型犯罪,持续加强公共安全治理,深化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专项工作,全省道路交通事故同比下降3.16%;
此外,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未成年人安全保护、缉枪治爆、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等,保民平安打出了赫赫声威。2023年全省刑事警情同比下降13.06%,平安建设等工作位列全国第一方阵,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攀升。
基层善治 擦亮幸福底色
改革创新 护航高质量发展
伏牛山南麓西峡县回车镇有我省极其罕见的野生黑壳楠树群落,去年,针对该树木群缺乏基础保护措施等问题,西峡县检察院发挥公益诉讼职能,向当地林业部门送达检察建议,促进科学有效保护这一野生资源。
该案入选最高检新近发布的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也成为我省政法机关深化政法改革结出的硕果之一。
——河南政法改革品牌叫响全国
改革,是破解政法工作难题的根本出路,也是促进政法事业长远发展的一把钥匙。过去一年,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全面深化政法改革实施纲要(2023-2027年)》,结合实际明确全省全面深化政法改革重点任务分工,省委政法委加强对政法改革的整体谋划和督促落实,全省政法机关狠抓全年改革任务部署推进,政法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形成了一批有实效、有价值、有影响的改革品牌。
扎实推进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工作,全省法院审判质效持续提升,全省法院生效裁判服判息诉率98.94%,审判质量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审判效率指标继续全国领先;构建检察机关“四大检察”法律监督新格局,全省检察机关82起案件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深化派出所“两队一室”警务机制改革,“一村(格)一警”被公安部总结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公安四大品牌之一;积极推进司法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省2460个司法所全部建成星级规范化司法所……随着改革纵深推进,政法机构职能体系履职更加顺畅高效,将为新时代政法工作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力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2023年,省委政法委制定《政法领域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系统性改革方案》,明确4个方面20项重点任务,盯紧落实了一系列“实打实”的司法举措,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中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全省公安机关持续深化“优化营商环境暨万警助万企”活动,全省1.45万名民警与1.77万家企业开展“结对子”帮扶,帮助企业清理解决各类问题隐患4.7万个;
全省法院系统持续落实“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30条”,办结涉企民商事案件同比增长8.25%;
全省检察机关加强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200余人,办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30件;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持续开展“万所联万会”“千所联千企”等活动,为“三个一批”项目企业提供法律服务22000余次,组织律师服务团为4300余家企业进行“法治体检”。
问题解决了,服务完善了,企业满意了。全省政法系统全力助企纾困的扎实举措,让客进得来、留得下、发展得好,用法治之光照亮了营商之路。
——人民群众改革获得感更加充实
“没想到这么方便,下班还能办理业务。”去年9月的一天晚上,济源市恼里镇工业园区某企业员工杨先生,在该镇派出所24小时自助办理终端办完居住证后,忍不住夸赞起来。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这一年,全省政法系统贴近基层察民意,多渠道多角度倾听呼声和诉求,创新推出了一批便民利企举措。
省委政法委持续在全省政法系统组织开展爱民实践服务承诺活动,推出便民利民措施40余项;
全省公安机关办理申领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全省通办”业务170万笔,为13.9万名群众便捷办理出入境证件;
全省法院积极推进解决“告状难”“执行难”,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持续攻坚执行难题,全省法院立案满意率达98.46%,全年共执结案件87万余件;
全省检察机关深化群众信访件件回复,办理群众信访4万余件,7日内程序性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率均100%;
持续健全“一村(格)一警一法律顾问一支民调员队伍”工作机制,全省选配1.42万名法律服务人员担任村(居)法律顾问,提供现场法律服务4.6万次。
厉兵秣马 锻造过硬铁军
两天时间、18个代表队、285名参赛民警,经过激烈角逐,分别决胜出12个团体奖、10个成绩突出基层所队、21名成绩突出个人……在全省公安机关实战练兵考核比武活动上,全体参赛民警警容严整、精神饱满、动作规范、斗志昂扬,开展了一场理论知识、警情指挥、武器使用、警情处置、综合体能的全力比拼。
这是全省政法机关开展常态化实战练兵,锤炼队伍能力作风的一个缩影。
队伍强则事业兴。没有一支过硬的政法铁军,政法工作的开展就无从谈起。过去一年,各级政法机关坚持刀刃向内和“练好内功”并重,注重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着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新时代政法铁军。
一方面,刀刃向内重自省。持续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认真做好省委专项巡视工作,坚决纠治“四风”,一体推进“三不腐”。深化以案警示、以案促改,引导广大干警心存敬畏、行有戒惧,为政法干警划清思想红线。
另一方面,固本强基“练内功”。健全政治理论、党性修养、专业知识“三训合一”体系,完善教、学、练、战一体化教育培训机制,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实战演练等,组织优秀干警开展送教、传帮、巡讲活动520余次,一批干警获得系统省部级“业务能手”称号,干警业务素质和实战本领不断增强。
同时,各级政法机关还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关心爱护政法队伍,积极主动落实各项职业保障措施,大力开展抚恤救助,有效解决了一批政法干警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着力深化细化容错纠错、干部交流等工作措施,激励干警干事创业。
加强典型引领。大力选树、宣传、学习先进典型,组织开展“河南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和政法干警”评选表彰活动;印发学习决定,组织开展向巩义市原检察官张晓鹏学习活动;组织开展“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河南实践”“平安风吹满中原”“平安河南基层行”“强能力 锻作风 学英模 铸铁军”等主题宣传活动和“河南省政法优秀新闻作品征集展示”等活动,多措并举传递河南政法好声音,进一步激励广大政法干警勇于担当作为。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鹤壁市委政法委获评“新时代政法楷模集体”称号;涌现出全国法院先进个人王松洋、全国模范检察官冯海宽、全国二级英模李岩、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吴静静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弘扬了河南政法队伍的时代正气。
击鼓催征正当时,奋楫扬帆启新程。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站在新起点上,全省政法系统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省委工作安排,牢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忠诚履职、担当作为,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政法工作中奋勇争先、争创一流,以政法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