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报融媒体记者 靖桂宇)村史馆、农耕馆、抗洪博物馆、添仓文化馆……在浚县新镇镇侯村,闲置农家院被改造成不同主题的业态小院。环境美化后的侯村,在提升村容村貌的同时,让广大村民享受着美丽幸福的乡村生活。
整齐的道路,干净的街面,接地气的墙绘,使新镇镇侯村看起来格外漂亮。“你看俺村现在多漂亮!我最喜欢带着小孙子来农耕馆逛,屋里屋外的老物件现在很少有人会用了,农活儿都上机械了。”6月24日,浚县新镇镇侯村村民侯式贞对记者说。
【闲置农家院变身】
祈年院宅主李安福、馆长侯艳红,陶然院宅主李居道、馆长侯健新,耕读院宅主侯大臣、馆长雷俊美,回归院馆长侯建辉。侯村党群服务中心东侧,座落着四个颇有诗意的院落。每个院落都挂着一个小标牌,上面标记着宅主、馆长的名字。
这些有着不同名称的院落,以前是村里闲置多年的居民院子,因无人居住和打理,导致荒草丛生、垃圾遍地,不仅影响村容村貌,周边村民还常因多占多用院子土地产生纠纷。
2023年5月,根据镇里的安排,李金强到兰考学习“一宅变四园”人居环境整治先进经验。从兰考学习回村后,他决定用学到的经验把闲置农家院盘活,让荒废宅基地活起来。
“改造前,有些院子的村民长期在外居住,因长期无人居住出现不少问题。有些村民清明节、寒食节回来祭祖时,还需要使用挖掘机来处理院子里的杂草。改造后,村民间的纠纷解决了,村子变美了,空闲时间大家也有新地方去了。”李金强说。
“这几个院落的改造,离不开在外乡贤的大力支持。”李金强介绍。从2023年构思院落改造开始,到2024年2月完工,不到一年的时间,闲置院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里有了改造想法后,我就和这几户乡贤联系,能登门拜访的就登门拜访,拜访不了的就打电话沟通。在征得他们的同意后,村委会和他们签署了使用协议,明确产权归村民,村委会免费使用他们的房屋进行改造。”李金强说。
院落改造完成后,为便于管理,侯村村两委给院子进行了命名,设计了标牌,打上了管理者和所有者的名字。
【院院有主题 村庄美如画】
村民侯德现高兴地说:“俺村越来越漂亮了,不光俺自己看着高兴,还有外地人来俺儿这学习了,这都是改造给俺带来的福利。”
“你看这笑脸墙上,大家笑得多开心。”正带着孙子在园中游玩的村民侯德福告诉记者。
祈年院内,一座粮仓矗立在院子中央。院墙上,青砖搭建成的展示墙内摆放着水缸、粮圈、推车等农具。“明洪武年间,侯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作为村史馆所在地,祈年院内的两间房屋里,分别展示了村庄发展史、家风家训、“21.7”村庄抗洪纪念和九流渡添仓会的历史。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耕读院内,侯村把传承600多年的耕读传家文化元素集中展示。青少年文化中心、老年康复中心等设施还为村里“一老一小”、青壮年提供了休闲娱乐和学习场所。
陶然院内,乡愁记忆文化墙、农耕博物馆及挂在墙上耙地的犁、播种的耧、镰刀、老式织布机、荆筐、箩头、风箱等农业生产、生活工具,既还原了当时的生活场景,又展现出了村庄和农业生产的变化。
“回归院取自陶渊明的名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院子里种有瓜果蔬菜,让荒院变成了菜园和果园。”李金强说,“这个院子更深的寓意一是希望在外打拼的村民,能常回村看看。二是希望有知识、有技术、有想法的年轻人,能回归家乡,大家一起把村子建设得更好。”
李金强说:“在这几个院子的改造过程中,我们从村民中收集到了很多资料,不经意间就把大家的精气神聚到了一起。大家闲时到院子里转转,参加参加文体活动,村容村貌有了很大变化,干净、宜居的乡村环境让群众的满意度明显增强。”
编辑:曹玉春